其他
首提“西咸都市圈”!大西安的野心变了?
文丨西部菌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又有新动向。
日前,《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印发,文件共6部分、23条,其中明确提到:
到2025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800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
相对于GDP目标,文件首次提及“西咸都市圈”,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猜测:
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
众所周知,过去提到都市圈,一般是(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登场,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
01
2019年的首份都市圈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都市圈曾经有过明确的定义: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在日常的提法上,一般是以中心城市冠名,比如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当然也有协同命名的,比如深莞惠都市圈、广佛肇都市圈。
不过东莞、佛山的体量,比肩二线省会,内部结构跟西安都市圈还是有所区别。
而且一直以来,不管是国家还是省、市地方层面的文件,惯用说法都是西安都市圈。
比如2018年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提到的“一圈一轴三带”中的“一圈”,正是指“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今年4月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点名了西安,具体提法是,“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而前不久印发的《2020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同样提到,“推动《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多层次推进城市建设”。
此外,今年西安的工作报告则要求,“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支持富阎融合发展,推动西安都市圈建设。”
根据时间线,刚刚公布的《意见》在去年就已审核通过,时间上比上述文件还早,所以最终提法还很难确定。不过一字之变,放在西咸一体化的背景下,确实容易引发联想。
02
西安和咸阳的“合体”话题,已经是一个老梗了,有呼吁也有反对,不过总的说,鉴于西安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唯一GDP没破万亿的,它的确提供了一种快速做大的路径。
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到,“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这一说法加上济南莱芜的先例,给两地的合并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合并未有实质推进前提下,西安都市圈变成西咸都市圈,字面看,的确是相对突出了咸阳的位置。但西部菌认为,没必要延伸过多,甚至理解为是弱化了西安。
原因有两点。其一,都市圈本就是围绕中心城市衍生的空间结构,西安在任何时候,都是所在都市圈的中心,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
而且,历份文件中,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都是重点提及的路径之一。不管合不合并,只要发展都市圈,两座城市间就会不断地“拆墙”。
第二,从两地的融合基础来看,西安和咸阳的行政边界,正在逐渐模糊。如地铁方面,建设或获批的线路,1号线二期、三期,16号线一期等等,都串联起西安和咸阳。
因此,对西安来说,合并是做大城市平台的捷径,即便不合并,通过和咸阳的加速融合,同样可以实现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的巨大提升。
像前几天公布的《2020年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提到,西安之外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同时积极探索城市群内户口通迁。
探索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在抢人大战中先行一步的西安,是否可以率先一步,像宁波和舟山那样,探索和咸阳的户籍互认?这其实也是做大人口规模的重要手段。
像四川南充、广安等城市,照样主动融入重庆。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抱团发展的逻辑之下,行政边界的存在,有时候并非绝对的壁垒,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9年,西安的GDP为9321.19亿元,常住人口为1020.35万人;咸阳GDP为2195.33亿元,常住人口则为435.62万人。
只要一体化足够成熟,西安照样可以和咸阳融为一体,变成一座1500万人的超级“城市”。
03
其实在西咸都市圈之外,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这次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2018年,西安的GDP为8349.86亿元,2019年增长到9321.19亿元,去年一年的名义增量为971.33亿元。
按照年度增量算,2025年达到1.4万亿元,实现现在天津、南京的体量,其实相当保守了。之前的相关规划中,西安的增长目标远不止于此。
比如2017年的《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到2020年,西安的GDP目标就要达到1.3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人。
相对于2017年,今年有了明显调整。GDP目标更加保守,一方面,确实和西安咸阳合并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近两年的经济减速,调整是为了更务实。
不过在网红城市流量的边际效应递减后,沉淀下来发展调整的西安,并没有丢弃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野心。
比如,今年一季度,在GDP一举反超南通、济南、泉州、东莞、福州和合肥6城,重新杀回全国二十强的基础上,西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不低的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去年西安的增速为7.0%。也就是说,在黑天鹅事件影响的前提下,西安要逆势增长,跑出比去年更快的加速度,今年正式冲击GDP万亿俱乐部城市,让城市能级迈上新门槛。
这个在不少人看来很难完成的任务,是野心的体现,也反映出,在区域竞争愈演愈烈(如贵阳抱团成渝打造“新西三角”),以及多个准万亿俱乐部城市环伺的背景下,西安准备火力全开了。
做大做强,提升城市能级,西安的野心一直没变。这种进击野心,当然不是盲目的乐观。今年一季度,西安的经济,已经展现出远超很多二线城市的抗压性。
此外,今年1-4月,西安的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高达49.6%。正增长已属难得,更何况还是如此大幅度的跨越。
工业向来是西安的短板,二产投资的逆势提升,说明西安正在加速补短板,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起来。研发经费投入上的高水准,则能够为弯道超车提供比较优势。
西安今年开局的表现,着实让人刮目相看,逆风发展的抗压性,无疑是长期修炼内功的结果。
任何一座城市,其影响力和辐射力,都是建立在修炼内功的基础上的。自身足够强大,有足够多的产业和资源可以溢出分享,周边城市自然愿意加速融入。
从这个角度看,西安最重要的,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把短板补齐。至于合并还是不合并,顺势而为即可。
1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冲刺上市,这家成都房企背水一战